[标题]守护鸟类家园 共绘生态蓝图
(同期)我们在东湖湿地提质增效过程中,得到了大理大学课题组的指导,不仅为多种水鸟提供了需求,还有效提升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同期)这几年滇池沿岸的变化非常明显。我们通过退塘还湿、修复水生植物、优化水质等各种措施,让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地修复,鸟类的栖息环境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同期)要有保护的措施,比如说巡护,比如说站岗、放哨。孵化期是鸟类生存的一个关键期,特殊的时期我们加以特殊的保护。
(小标题)守护洱源之鸟 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解说]夏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湿地进入水鸟繁殖高峰期。大理大学的鸟类专家团队走村进校,协助湿地管护单位宣传护鸟知识,统计鸟类繁育情况,助力人鸟和谐共生。
[同期]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研究生 武思博
打捞水草(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夏候鸟的繁殖期间,以及产卵期和育雏期,我们要避开它的繁殖期,另寻时间去打捞水草。我们宣传鸟类保护知识、人鸟冲突补偿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希望大家可以减少干扰,杜绝诱猎,共同守护湿地生态,让水鸟安心繁殖。
[解说]大理大学副教授周俊是洱海流域水鸟调查项目的带头人。他和团队近期的工作重点是统计夏季水鸟繁育情况,摸清繁殖范围,为科学解决湿地鸟类生存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冲突提供指导。
[同期]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 周俊
我们想通过几年的积累,形成扎实的数据,从而为湿地保护和精准管理提供技术数据。
[同期]洱源兆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钟岚
我们在东湖湿地提质增效过程中,得到了大理大学课题组的指导,采用缓坡梯度、明岛暗岛,以及深潭浅滩的设计方案,营造出了不同水深和植被的鸟类栖息地,不仅为多种水鸟提供了需求,还有效提升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解说]大理大学王荣兴博士长期专注洱海流域生态研究,通过水鸟科学监测与数据分析,为洱海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声音来源]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王荣兴
在越冬水鸟调查中,我们发现洱源东湖人工湿地的水鸟比西湖自然湿地还多。这说明只要规划科学、管理到位,人工湿地也能像自然湿地一样保护水鸟,还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辟新路子。
[解说]洱源县湿地面积达6.88万亩,部分候鸟适应后变为留鸟,夏季在湿地繁殖,幼鸟成活率高,相关数据逐年增长。
[同期]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 周俊
近五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洱源县“北三湖”以及周边湿地总共记录到水鸟65种,年均的越冬候鸟数量保持在三万只左右。冬候鸟呈现明显迁徙规律,每年9到11月份迁徙到洱源,然后3到5月份离开,如东方白鹳、青头潜鸭、彩鹮、灰鹤和鸳鸯等。
(小标题)滇池岸畔夏意浓 百鸟归栖入画来
[解说]夏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滇池水波荡漾,沿岸绿意正浓,湿地水草丰茂、水鸟翔集。
[同期]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研究生 朱祥宇
我从2019年开始每年都会来南滇池湿地实习。这些年来湿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真切感受到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最初在这里实习时,我每次最多只能观测到十种左右的鸟类。但是这一次,仅仅是一个上午,就已经观测到了20多种。
[同期]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兴旺村居民 杨颖
这几年变化特别明显,湿地也越来越绿了,空气也很清新,风景很好,水干净了,鸟儿也多了起来。每天早晚都有成群的鸟儿飞来飞去。村庄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住着更舒服了。
[同期]西南林业大学植物学和生态学专家 岳亮亮
这几年滇池沿岸的变化非常明显。我们通过退塘还湿、修复水生植物、优化水质等各种措施,让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地修复,鸟类的栖息环境都得到明显的改善,种类从2007年的89种增加到现在的175种。
[同期]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蔡世鹏
为了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我们坚持推进生态修复,改善湿地水质和植被结构。同时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通过长期监测掌握鸟类活动动态,为科学保护提供依据;并强化执法巡查,严厉打击破坏鸟类栖息地的行为。
(小标题)辽宁盘锦:人工鸟巢引东方白鹳“避塔”安家
[解说]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绕阳河胡家镇段,有六个人工修建的鸟巢,其中一个鸟巢里生活着有“鸟中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
2024年,盘锦当地相关部门发现东方白鹳在输电铁塔上筑巢,对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造成隐患。
[同期]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副会长 尹维华
经过我们和专家,和电力部门,方方面面的维护部门的沟通,就决定在它的窝的附近,在铁塔的附近做一些人工巢,把候鸟(东方白鹳)引过来,给它找一个新的家。今年春天我们落实了这个项目,做了六个巢。这六个巢成功配对的是两窝。有一窝成功孵化四只幼鸟。
[同期]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创办人 刘德天
要有保护的措施,比如说巡护,比如说站岗、放哨。孵化期是鸟类生存的一个关键期,特殊的时期我们加以特殊的保护。
[解说]在大家的关爱下,人工巢中的四只幼鸟茁壮成长。6月中旬开始,四只幼鸟陆续练习飞行并独立外出觅食。
[同期]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创办人 刘德天
总体来说要扩大规模,要增加。建成一个小的东方白鹳的部落,然后建一个大一点的生态小区,建一个东方白鹳的乐园。
(小标题)陕西西安:放飞野生鸟类重返蓝天
[解说]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多部门联合开展野生鸟类放归活动,共计263笼、859只野生鸟类重返大自然。
近期西安市保护野生鸟类专项行动已救助4000余只野生鸟类,其中近3000只为群众上交。1000余只由公安、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工作中查处收缴,统一由市野生动物救护站进行收容救护。
[同期]陕西省西安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 侯颖
浐灞湿地公园植被比较丰富,而且有水系,很适合野生鸟类的放飞。我们也找了一些专业的评估机构对野生鸟类进行了评估和野训。鸟类的生物链实际上是维系着我们整个地球生物链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我们呼吁广大的市民朋友和我们一起来开展保护野生鸟类的活动,让我们共同营造我们与鸟类共同和谐共生的美丽的城市。
(小标题)河北衡水湖湿地夏候鸟繁殖规模创历史新高
[解说]据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入夏以来,近万只夏候鸟已进入保护区繁殖,种类达42种,规模创历史纪录。每年春夏季,这些候鸟遵循自然规律,有序完成求偶、产卵、育雏等生命历程。
[同期]摄影爱好者 周津
我每天早上都会来到衡水湖转一转,看到衡水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鸟类来到这里。现在正值衡水湖的育雏季,每天都会有新发现。
[解说]衡水湖作为华北平原拥有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候鸟迁徙停歇地与繁殖栖息地。近年来,保护区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清淤湖体、优化水生植物,营造食物丰沛、栖息安全的环境;构建全天候监测体系,运用红外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掌握候鸟动态,划定禁入区降低人类干扰。
[同期]河北衡水湖保护区资源保护局湿地生态监测科科长 张余广
目前,衡水湖已经迎来了夏季候鸟繁殖的高峰期,衡水湖保护区也是持续加大对候鸟的保护力度,加强衡水湖鸟类的监测巡护,为候鸟的迁徙提供了保障,同时依赖监测数据,为候鸟的科学的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崔月平
记者:丁怡全 赵珮然 赵泳 赵英博 张硕
配音:姜语桐
包装:夏勇
素材支持: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融媒体中心
亿策略-亿策略官网-辽宁股票配资公司-炒股配资知识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